白银文明网 > 道德模范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
发表时间:2017-06-14来源:白银文明网

双拐撑起校园一片天

  这里讲述的是一位身残志坚,靠着双拐教书育人的乡村女教师,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张兰萍。

  ——题记

  张兰萍,女,中共党员,1968年6月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高级教师(副高),现任教于白银区白茨滩小学,白银市残联肢残协会副主席,《学习报》社特约编辑。

  张兰萍老师因1岁时患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靠双拐行走的她,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完了小学课程,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但终因身体残疾未能被高等院校录取。正当彷徨迷茫之际,得知家乡的小学缺乏师资,她毅然回到乡下,当了一名清贫而又辛苦的民办教师。从此,走上了她所钟爱并为之奋斗的乡村教育教学之路。

  刚走上讲台的张兰萍,深感自身文化知识的欠缺,她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自学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认真系统地自学了高等师范教材,长期订阅多种教育类报刊杂志,潜心学习研究外地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她因材施教,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和教改,每堂课都精心设计,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使每个等级的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积极讨论的机会。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在班上成立了“语文值日生制”,设立了阅读课、实践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张兰萍是个有心人。为了做好教学用具,她养成了随时随地收集素材、学习手艺的习惯。她一边做好教学工作,一边自学提高,常常因为“充电”而熬到深夜,第二天又坚持拄着双拐走进课堂,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传授给孩子们。对教学一丝不苟,有弄不懂的地方,就到镇中心小学去请教。张兰萍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辅导,尊重学生人格,总不挖苦、歧视学生,也不体罚学生。她常常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认真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凡是张兰萍教过的学生,无不为其人格所感动,无不为其精神所折服。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她把自己的部分书拿给学生传阅,用自己的工资给班上订阅报刊杂志,一有空就把好的文章选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摘抄精彩的文章,积累词汇,丰富语言。1997年,她被评为“自强模范”后,省民政厅奖励给她的一千元现金,她舍不得自己用,全部给学生买了课外读物,并把家里的一个简易书架搬到教室,在班上成立了启迪读书角。她还开设了阅读课,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起名“小金库”,用于摘抄精彩片段和优美词语。

  张兰萍特别注重作文教学。作文指导课上,除了一般性的审题、选材、构思外,她还特别强调作文时说真话、吐真情。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她编了许多小歌谣,如记人的作文,应注意做到:外貌描写要传神,语言生动像其人;刻画动作用词准,心理活动感情真。她还经常进行示范作文,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们评一评,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们在评议中逐步学会了修改作文。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她还让学生练习写一些生活小论文,如:绿色塑料大棚的种植,如何培植无公害蔬菜。她的教学语言清晰,朗读富有感情,启发讲解恰到好处,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发言积极踊跃,更可贵的是学生能够评论:小华说的是流水账,小明缺少联想,小花词语不够丰富等等,小学生能有这样的鉴赏力找问题、提意见如此中肯,可见平时语文教学的扎实和卓有成效。他们的作文讲评课实际上是一节讨论课,张兰萍引导大家各抒己见,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如一篇写《救火》的文章,老师说场面描写很好,一位同学举手说,那么多人救火怎么没有写出声音。他们的作文指导课也是讨论式,张老师是中心发言人。讨论解题——写什么。讨论布局——如何写。接着张老师示范——老师怎样写。最后指导同学们拟出提纲。只见学生个个准备大展才华,丝毫看不出写作文是一件苦差事。课堂教学之外张兰萍还注重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学生的作文、周记、日记,她有不同的批改方式更多的是“面批”,既是一次思想交流,又可做文字修改;教室的后墙上,每个同学分得一块16K纸的大小的版面,两周更换一次手抄报;班上有教学辅助读物、寓言、童话等书籍300多本,图书管理员登记借阅有报纸三种,夹得整整齐齐可自行取阅,读书看报蔚然成风;同学们按家庭住址就近组织学习小组,选出组长一人,周末的小组活动,学习小组有两项工作,单双周交替进行:一项是办手抄报,全组协作完成,家境好的同学常常贡献出自己的彩笔、纸张,大家都想办的更好超过别组。另一项是出自测试卷,一套题卷面上写有“出题人”和“答题人”由出题人批改老师抽查。学习小组在谁家活动,临走前一定会把院子打扫干净。偶尔余兴大发,还会一显身手让某位同学的父母下地回来吃到现成饭。张兰萍正努力这样做,因此在她那里看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不断提高的语文能力,日益增强的审美情趣,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渐渐地,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作能力也很快提高。多年来,她辅导的30 多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一批学生的习作发表于《学生天地》等杂志。

  张老师所带班级的教室清爽洁净,有鲜花、标语、图书角,与众不同的是教室后面有一张课桌,上面放满各式各样的白开水瓶,下课后同学们各自端起自己的瓶子喝水。这是在其他学校从未见到过的。有感于这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的衣着,虽不时髦却洗的干净。坐姿和举手姿势都很端正。上下课起立坐下精神饱满动作整齐。能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倾注心力的人,无疑是有远见的。人类的文明和人性的尊严,正是通过一件件这样的小事陶冶和感悟出来的。

  张兰萍所带的班有“二最”,即考试成绩最好,人数最多。家长们都想让孩子给张老师当学生;他们承包了教室前面的花坛,自己松土施肥播种;他们给学前班打水扫地,干完就跑不要老师表扬;她们班常在周末组织各种活动还进行过“做饭比赛”,炒的菜比家长做的还香;张老师让他们给家长当脱盲致富的小老师,家长学到文化后,大盆蔬菜种的更好成了科技示范户;张老师从来不骂人,总是耐心讲道理,学生和家长都听她的话……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张老师悉心为她的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好的精神乐园!张老师在操行评语中这样勉励学生:“你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好胜心强的可爱的小女孩,乐于帮助同学,尽管自己并不富裕,却拿自己的学习用品主动帮助更困难的同学,这种精神令我难忘。”“你有一颗热忱为大家服务的金子般的心,班上需要劳动工具,你主动拿来,教师需要洒水,你主动抬来。你总是争着抢着为集体做好事,给老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老师非常喜欢你学习认真,追求进步的精神的,尤其是你的钢笔字写的干净整齐,并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今后希望你多读点书,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注意拼音的书写和发音。老师期盼着你进步的好消息。”……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诚挚的爱心,多么殷切的期望!还有什么样的学生能不为之折服?近年来,教育界探讨改革评估的方法,提倡激励性评语,一位平凡的小学教师正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身体力行。

  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做了32年的班主任,张兰萍深知作为老师,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家通往学校的路崎岖难行,虽然只有一里多地,可张兰萍走起来足足得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有一年冬天,田间浇水使路面结了冰,她不小心滑倒了,当时天还没亮,路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周又没有扶手栏杆,他竭尽全力,但却怎么也爬不起来,只好用手托着双拐在冰水泥泞中艰难的向学校爬去。裤腿湿透了,手掌也磨破了,冻得浑身发抖,但她没有流一滴眼泪,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克服,我绝不能迟到,因为我是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当上课铃声响起时,她又满怀信心的站在了她热爱的那个讲台上。

  学生小强的父母患有智力残疾,家境十分贫寒,小强的衣着总是破烂不堪,经常旷课逃学。但张兰萍从未嫌弃他,常把他从黄河边找来,洗头擦脸,换上新衣服,语重心长的对他进行教育。在张老师的号召下,同学们主动把自己水果饼子分给小强吃。周末张老师还把他带到家中,给他换洗衣服,辅导功课。学校组织体操比赛,张老师又用民办教师的40元的微薄工资给他买了套运动服。从此小强变得懂事了,变得遵守纪律了,变得爱学习了。是爱挽救了一个孩子。

  多年来,她带出的历届毕业生毕业成绩均名列学校所在学区榜首,且优良率达到100%,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在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她利用课余时间撰写教育教研论文,撰写的教研论文《培养小学生想象写作能力“五法”》荣获全国教师“红烛杯”论文竞赛一等奖;《素质教育、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发表于《面向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所写的范文《家乡的梨园最美》,获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写作范文二等奖;散文《我思、我愿、我盼》在“西部大开发,青少年怎么办”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兴趣》、《训练农村学生讲普通话的捷径》、《浅谈作文“题眼”的教学》、《懂得感激是美德—小学班主任工作点滴》、《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阅读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散文《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一束不败的鲜花》、《路》等30余篇分别发表于《白银教育》、《甘肃教育》、《甘肃教育督导》《白银日报》、《白银文艺》、《甘肃青年报》等报刊杂志。1998年,2003年,她精选自己学生的800余篇习作,编辑出版了《童心·童真·童趣》一书两集,颇受同行、家长及学生的喜爱。2005年,她撰写的散文《心灵深处的感动》,和著名作家史铁生,张海迪等的作品同时发表于《为了生命的美丽》一书,原国家残联主席邓朴方接见了她,并高度评价她的作品:“……生命终因坚强而美丽;生命终因挚爱而美丽;生命终因执着而美丽……”。与此同时,她还被特约为“第五届亚太华文教育新路暨校务管理论坛大会”代表参加大会。

  更让张兰萍老师自豪的并不是自己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她的学生张文坤的习作《我爱家乡的黄河》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奖;狄春霞的习作《老师,告诉你一件事》,张文轩的习作《爸爸的小帮手》获“成长杯”全国少年创作奖;牛丽娟,周贤惠,张盼春等大批学生的习作发表于《学生天地》、《学习报》等。她的学生狄春霞还被长江文化传播中心少年文学院评为“金星小作家”,而她也被《学习报》社聘请为特约编辑。

  张兰萍更可贵的是,她从当时民办教师一百多元的月工资中积攒了两千元,为学生购置少儿图书,成立了“启迪图书角”;还每年自费给学生订二三百元的少儿读物。另外,她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贫困的孩子买学习用品和衣服,给她们做饭洗脸梳头。逐渐地,因收入太低,她感觉力不从心。2002年,经媒体介绍,张兰萍与广东,香港等地的众多慈善家们取得联系,由慈善家们的捐助,在白银区水川镇成立了“黄河爱心基金”,9年来先后救助贫困学生、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家庭100多户,为贫困户助资建房2户、修缮房屋2户,她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节假日租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困难户送米面油、煤炭、衣服、棉被,电视等生活用品,救助医疗费、学费、生活费等,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并且还为水川镇麻林坪小学购置课桌,为白茨滩小学添置教学器材,设立了“黄河爱心基金”奖。爱心救助活动由白银区的水川镇、强湾乡辐射至会宁县、景泰县、秦安县、武威市等地。为武威的女孩张双萍救助1.6万元,安装假肢。她的这一圣洁爱心的传递,常感动教育着目睹此情此景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张兰萍不仅在教学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生活成长环境,她还身体力行地为失学的孩子们,为贫困家庭,为残疾人奉献了一颗炽诚滚烫的心,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张兰萍所在的白茨滩小学虽然距离她家仅有800米左右,但是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不便使用轮椅,她经常住在学校,只有到周末请学生用自行车或打电话让出租车接送回一次家。

  有奉献,就有收获。多年来,她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中国名师联盟·希望工程园丁奖”、甘肃省“陇原优秀乡村教师”、全省“自强模范”、全省“园丁奖”、全省“十大杰出残疾人”、全市“十佳乡村教师”、市骨干教师、市“三八红旗手”、市名班主任、市“园丁奖”、白银区最美“爱岗敬业”家庭、白银区“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写作指导一等奖、中国残联喜迎建党90周年“生命中的太阳”征文活动作品优秀奖、水川镇“敬业 奉献 道德模范”、镇优秀共产党员,等50多项荣誉称号。她先后在靖远县教育局,白银市聋哑学校,白银区二校,三校,四校,五小,水川学区等做过十余场《心灵深处的感动》《社会需要我》等师德报告。这对于一个乡村教师,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来说,其中融入了多少的血泪与汗水,其成果也是多么值得敬佩。而张兰萍却常常平静地说:“所有成绩都是过去,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仍将以圣洁的心灵,清醒的头脑,健康的双手教书育人,扶贫助残”。

  “苦心人,天不负。”身残志坚的张兰萍老师经过二十七载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她以自己优良的师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较高的教育理论和一颗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爱心,赢得了社会及教育界有关人士的注目与赞扬,靠着双拐撑起校园一片天。

张兰萍在白银区四小作报告

张兰萍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课

张兰萍带领学生课外活动

张兰萍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记会宁三中校长、数学教师闫新旭

  闫新旭,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月出生于会宁县郭城乡新堡子村,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会宁县第三中学校长。1975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郭城中学、头寨中学、会宁三中任教,期间,于1982年8月至1984年8月在定西教育学院数学专业离职学习,获大专学历,1986年7月至1989年8月在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函授学习,获本科学历。自2004年至今担任会宁三中校长。

  从教四十一年来,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农村,爱岗敬业,以校为家,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在平凡的人生舞台上,塑造着一名优秀教师的良好形象,展现出了一名党员的先锋作用。作为教育管理者,作为学校的领头人,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可喜成绩。1997年荣获白银市“园丁奖”,2000年被评为“白银市中小学骨干教师”,2005年在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中获指导学生二等奖(中国数学会颁发),2006年被授予“市招生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2011年被授予白银市“园丁奖”和“白银市普通高中会考20周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2年被授予“甘肃省园丁奖”,2015年9月,被评为“白银市名校长”。

  一、修身修德,廉洁自律,师生楷模

  闫新旭同志始终把修身修德、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要职责放在突出位置,一手抓学校廉政建设,严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手抓自身廉政建设,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1.加强学习,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闫新旭同志把坚持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工作再忙也不忘学习,每天至少挤出一个小时读书看报。经常性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罚条例>>等党规党法,每年都能撰写了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通过经常性学习,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认识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廉洁自律的必要性和违法违纪的危害性,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能力。

  2.严于律己,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闫新旭同志把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在思想作风上加强党性锻炼,在学习风气上强化知行统一,在工作作风上密切联系群众,在领导作风上身体力行民主集中制,在生活作风上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时刻牢记权力必须用于谋划学校的发展上,绝不能为个人谋取私利。

  3.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多年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凭党性办事,按原则办事,认真落实廉政承诺,自觉接受教职工监督,经常教育和严格要求家属、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4.认真履行职责,推进学校廉政建设深入开展。闫新旭同志在以身作则执行廉洁从政规定的基础上,还始终把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经常性的教育、规范化的管理,努力使全校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严谨治学,科学执教,引领课改

  1.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闫新旭同志从执教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坚持早出晚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教育事业,无怨无悔,起到了一个老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闫新旭同志通过反复学习课改内容,深刻领悟其中的精髓,提升教育理念,并积极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着想,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党员教师,他还和学校里的特殊学生结对,找他们谈心、辅导学习等,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关心他们的成长。多年坚持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3.坚守课堂,探索课改

  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闫新旭同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系列教学理论的学习,逐渐摸索了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的道路。为了教好这门课,他总是反复钻研,查阅资料、吸收信息。平时的教学工作对他而言是驾轻就熟的,可他从来没有丝毫的懈怠,依然是认真地备课,广泛吸收外界大量数学信息,而且更多地去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现实生活,改变一些教法,注重从生活中发掘一些鲜活的例子去充实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由于授课科学性强,知识面广,方法灵活,因此,深受学生喜爱。

  4.深入一线,引领课改

  2009年普通高中实行新课程实验以来,做为校长,做为一位老教师,闫新旭同志能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新课程实验,参加各类培训,并能积极思考,探索学校新课程实验之路,主导制定了学校新课程实验各类制度,使学校具有比较完整的新课程实验制度体系,学校也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问题已成为教师在目前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闫新旭同志带领大家虚心借鉴,反复研究,不断实践,积极探索高中课堂改革,在成功实施目标教学的基础上,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改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真正体现了新课改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本质要求。

  5.严谨治学,桃李满园

  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闫新旭同志勤于钻研,善于总结。他完成的论文有《浅谈复数的代数运算》《由表及里谈函数的单调性》《面向二十一世纪管理者的思考》《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等。

  四十一年的坚守,四十一年的心血,闫新旭同志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有博士,又硕士;有从政的,有经商的;有工人,有农民。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各条战线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是闫新旭同志最大的欣慰,也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三、励精图治,治校有方,成绩显著

  闫新旭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历任郭城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主任,会宁三中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是一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校长,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非常熟悉,是教育教学管理的行家里手。2004年6月担任会宁三中校长以来,闫新旭同志认真分析学校现状,大胆进行学校改革,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思想引领,理念先行

  担任校长以来,闫新旭同志总结提炼出了会宁三中的五种精神:爱国爱校的奉献精神,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严格严谨的科学精神,勤奋勤俭的创业精神。以此来激励全体三中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他还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制定了会宁三中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书要教好,人要育好;书要读好,人要做好”,带领三中人朝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前进。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中层领导主动服务意识,使领导班子成为学校工作的坚强核心。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实行参与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岗,谁主管谁负责,进一步增强校长为中层服务、中层为老师服务、老师为学生服务、一切工作为学校发展服务的主动服务意识。使领导班子成为一个敬业勤政、团结协作、作风踏实、办事公正、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集体。加大对中层领导的考核力度,提高要求,为其他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

  3.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及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视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开展“三德”系列教育活动,即:领导修政德,老师修师德,学生修品德。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真正落实“以德立校,创新育人”的办学思想。

  4.强化教学教研过程管理,狠抓课堂教学改革

  加强教师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总的工作指导方针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核心工作,以抓好两头为工作突破口,即一头抓好高一高二级新课程实验工作,另一头抓好高三高考备考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对教学常规进行分片包干管理,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更加有序科学。

  5.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办学档次

  闫新旭同志担任校长以来,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增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新增微机室两间,多媒体教室两间,新增图书80000多册,新增绿化面积3500多平方米,并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材,给每个教室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近几年学校发展的主要历程:

  2007年,通过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初评验收,被市教育局确定为白银市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白银市体育局、教育局授予我校“白银市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荣誉称号;2007年---2009年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自2008年以来,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连续在我校建立了八届“珍珠班”,最初为1个班,资助50名“珍珠生”,由于办学成绩显著,2010年以来增加为2个班,共资助100名“珍珠生”,2011年第一届“珍珠班”参加高考,一本上线32人,上线率64%,二本上线48人,上线率96%,一本、二本上线率均高于全国珍珠班平均水平。

  2009年,会宁三中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全省共有50所省级样本校)。

  2009年,白银市委、市政府授予我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白银市政府授予我校“白银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白银市教育局授予我校“白银市普通高中会考20年先进单位”;2013年,甘肃省文明办授予我校“甘肃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3月,学校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教科研基金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9月,学校被中华文化促进会、白银市政府授予“中国•白银第十三届PHE国际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大赛美术教育成果优秀奖”;2014年,甘肃省教育厅授予我校“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2015年,我校被白银市教育局授予“市快乐校园示范学校”。

  十多年来,我校高考也取得辉煌成绩。2004年,我校学生刘阳高考成绩名列全县文科第一名。2006年,我校毕业生王学举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2008年,段斌同学以614分的优异成绩并列全县文科第一。2008年以来,连续多年,我校是全县唯一完成教育局下达高考指标的学校,其中,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还完成了高限指标。继2014年李长娣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之后,2015年张宏图同学以633分的优异成绩又被北京大学录取,创造了农村高中在生源不佳的情况下连续两年叩开北大大门的佳话。另外,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被上海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名校录取,创造了“低进高出”的佳绩,在教育局评价高考的四项指标中有三项名列第一,实现了教学质量的连年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闫新旭同志深知:要想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闫新旭同志相信:只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人民教师的光辉品质,在平凡岗位上勤耕不辍,就能为会宁三中的发展铺垫一块坚实的基石;只要扑下身子,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心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努力学习,科学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一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崔正德同志先进事迹

  崔正德,1974年12月30 日出生,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从1997年庆阳师专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到白银区强湾中学任教以来,他历任白银区强湾中学教务主任、副校长,白银区武川中学校长,白银区人民政府副科级督学,白银区武川新村校长,白银市育才学校校长。他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6项,取得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荣获白银区教学能手、白银区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白银市骨干教师、白银市十大勤廉标兵、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陇原最美校长、甘肃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年的教育生涯,20年的艰苦探索,崔正德从没有停止过对教育管理的研究和教育教学的探索,不断从实际工作汲取经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他一直扎根在白银市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身体力行,始终不渝,把全部精力倾注在教育事业上,默默地为白银市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的教育管理理念、教育实践和改革成为了“一面鲜明的旗帜”,在白银市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推动白银市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为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以高尚的师德修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

  一、忠诚于党,专注教育,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崔正德一贯坚持党的领导,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始终抱定一个信念:要把毕生心血献给农村的教育事业,努力改善农村艰苦的学习环境,让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坐在窗明几净、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教室里汲取知识的营养。从强湾中学到武川中学,再到育才学校,崔正德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步迈进。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当崔正德坚守理想时,也有人劝他到条件优越、待遇较好的城市里去工作,但他都婉言谢绝了。崔正德说,通过多年在农村教育工作中的磨砺,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说:“我是农村的孩子,我的心在农村的热土上,我的根在农村,即使以后有机会去条件更好的学校,我希望是和我的孩子们一起。”虽然现在因为工作需要,他担任了白银市育才学校的校长。但他始终惦记着农村的孩子们和农村教育事业,继续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着力量。不管在哪所学校,他都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他常年担任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周课时量16节,从来没有耽误过一节课。他热爱教育工作,专注于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和老师们探讨、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总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他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班内尝试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合作,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他帮助学生改掉不足之处,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思想情感和生活上,他热爱关心学生,视学生如亲人和朋友,真诚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他常说:上好一两堂课容易,上好每一堂课不容易;当一两天好老师不难,当一辈子好老师很难。他是学生们最喜爱、最敬佩的优秀教师,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朴素情感,为每位教师做出了表率。

  崔正德认为,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他对教师的理解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有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更在“传道”。他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20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在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和白银市育才学校校长期间,他大力开辟德育教育阵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德,通过不懈努力,形成了特色并做出了实效。崔正德也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德育教育的引领人和典范。

  二、真抓实干,善于学习,身体力行,积极进取

  2005年4月,武川中学面临办学条件基础薄弱,教学成绩落后,全校人心浮动、学生纷纷转学的严峻形势,他临危受命,接受组织排,担任白银区武川中学校长。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生源流失严重,学校陷入发展的低谷。如何摆脱学校面临的困境、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是摆在崔正德面前的挑战性课题。他没有退缩。为尽快地推动学校发展,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要先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于是他多方筹集资金,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筹集到一批款项。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他带领全体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整修教师办公室、师生宿舍、食堂,粉刷了墙壁,修补了屋顶,硬化了地面,平整了操场,新修了看台。学校在极短时间内旧貌换新颜。

  同时,崔正德审时度势,提出了“向课堂要质量”的思想。他带领老师们听课、评课,积极查找课堂的不足,掀起一股教研热,在极短时间内转变了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当年的全区质检中,武川中学学生综合评定一跃进入全区第二。喜讯传来,村民们奔走相告,秋季招生中,学生入学人数骤增。崔校长没有辜负村民的殷切期望,之后的几年里,学校教学质量一路飙升,年年中考传佳绩,武川中学成为白银区名校。由于在教学质量、未成年保护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颇有建树,武川中学在4年内受到教育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不同奖励20余次,学校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9年,武川中学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次机遇,学校得到政府批示,将异址迁建。在之后的在短短三年里,崔正德校长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多方协调努力,完成了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师生宿舍、食堂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了全套教育教学设备,武川中学以崭新的面貌正式落户白银新城区即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为构建“绿色园”,在节假日崔校长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带领全校党员教师栽树、浇水、铺地膜给树苗保墒、顶着风沙给新栽的树苗扎遮阳网……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在见证者这位辛勤的园丁,让校园换上了新装。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崔正德不仅是一位干实事的校长,还是一位善于学习的教师。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坚持学习,不断积累,使自己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他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偏远山区留守子女问题研究》的顺利通过验收。先后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评选中,学校案例《爱撒留守儿》获全国三等奖;校刊《萌芽》获得全国优秀校办报刊一等奖。在省市以上教育期刊发表论文21篇。辅导学生获奖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三、勤奋踏实,爱岗敬业,优化管理,实践育人

  在崔正德担任武川新村学校校长期间,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大幅度很快,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得益于崔正德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经验。

  他不断优化寄宿管理,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在崔正德的指导下,武川新村学校逐步完善了依法治校管理举措,认真实施了校务公开、民主理财、教代会等制度,对制度修订、评优选先、教师考核等过程做到规范透明,加大了校务公开力度,增强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坚持“打造寄宿制特色学校”的主旨不动摇,积极探索总结寄宿制管理经验。通过细化管理职责,加强生活教师的培训,彻底解决了教师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意识滞后的难题。他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

  他强化师资培训工作,打造优秀教师团队。通过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在教师队伍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他教育广大教职工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道德观、潜心教学的价值观、奋发有为的事业观。通过深入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等活动抓好作风建设,深化师德教育。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思想,理解教师的职业内涵,引导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到依法执教。

  他注重高效课堂建设,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他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本理念”。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倡导创先争优。形成以学生会、少先队组织为阵地的学生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习惯养成外化在学生的行动上,内化到学生的素质中。在高效课堂建设的路上,他提出“重实践、重创造、生活化”的理念。在学习活动中,为孩子们积极搭建交流实践的平台,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开展“家校合作、共育英才”,实施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思路。

  他带领大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他围绕“规范管理、特色办学、文化立校、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把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他倡导进行特色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他坚决执行健康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积极推动阳光体育工程建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的锻炼时间,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3年12月,武川新村学校在白银区校园文化建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2014年的五月艺术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实现了人人参与的预定目标,营造出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6月,武川新村学校被定为白银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在武川新村学校,崔正德以“打造寄宿制特色学校”的主旨为核心,逐步实施“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武川新村学校先后获得“白银区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一等奖”、“白银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白银市绿色学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全国书香校园”、“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65项国家、省、市、区表彰奖励。

  2016年3月,崔正德担任白银市育才学校校长,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实行分级办学和分级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艺体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地推进了育才学校各项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

  崔正德是白银市教育教学领域的优秀代表,无愧于党和政府授予他的“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白银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白银市十大勤廉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上组织的宣讲团外出演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甘肃经济日报和甘肃经贸-白银专刊都为他作了“记全国优秀教师、白银区武川中学校长崔正德”的报道,他是一位受到人们拥戴的好校长。在2013年甘肃省陇原最美乡村校长评选中,他被评为“陇原最美乡村校长”,受到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表彰。面对荣誉,他总是说:“老百姓对学校的认可,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奖励。”是的,心系群众,造福一方,人民始终不会忘记他,老师和学生们不会忘记他。

  崔正德始终对教育事业怀有崇敬之心,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贯穿在工作中,把爱心献给学生,为人师表,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绚丽的青春乐章!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张晓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21104091622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30153820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29162026.png
  • QQ截图20220927084004.png
  • QQ截图20220914141045.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联系电话:0943-8627325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