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明网 > 道德模范
周保军:医德守道 仁者归心
发表时间:2017-06-20来源:白银文明网

  “仁者医心,大道救人。”这是把爱心安放在病人和患者身上的骨科大夫周保军的行医原则。

  周保军,1993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现为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系甘肃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委员,省医学会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创伤骨科、骨肿瘤及小儿骨科专业。

  立志医学,治病救人树理想

  甘肃秦安,从伏羲、女娲,到大地湾先民,延续到近代货郎客商,再到新时代的人们,创造了许多让大家交口称赞的佳话。

  1972年前后的周家湾地少人稠,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条件落后。时代对每个人的际遇似乎是相同的,但出生于穷乡僻壤的周保军要冲出落后闭塞的农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家里人不甘平庸,克服一切困难把孩子送入学堂。周保军珍惜宝贵的求学机会,他勤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成为乡里孩子的楷模。

  1988年,周保军高中毕业,面对眼花缭乱的学校和专业,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经济、工商等可以出人头地的专业。周保军也犹豫过,但自幼目睹父老乡亲就医的艰难,使他毅然选择了医学,渴望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良医。

  捧着沉甸甸的兰州医学院的通知书,周保军开始了5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虽然时间漫长,虽然家境贫寒,但对一个勤于钻研,立志济世救人的学子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扎根矿山,矢志不渝献青春

  1993年,周保军从兰州医学院毕业,获得临床医学本科学历和医学学士。当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是“香饽饽”,许多单位争着要人,周保军本可以到省城或发达地区的大医院一展身手。为此,他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抉择。

  工作的需要就是职业的需要。周保军最终来到一座新兴发展的工业城市——白银,成了白银公司职工医院的一名大夫。

  白银公司职工医院立足企业,服务矿山,兴建在人烟稀少的郝家川。这里条件艰苦,山上无树、地不长草、风沙漫天、干旱少雨、常年缺水、居住艰苦,困难超越人们的想象。

  到这里的大学生很多思想动摇,很难安心工作。有人劝周保军:堂堂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到这里屈就,太没有出息了,还是找机会跳槽到别的地方发展吧。调动?扎根?周保军也犹豫着。

  一天,周保军到附近矿山出诊,恰逢矿工下班。他见矿工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把自己从黑洞洞的矿井中拽出来,然后点上一支烟,肆意地平躺在黑乎乎的地上,似乎很舒服很惬意。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农家孩子周保军,他眼前浮现出当年父老乡亲艰难的生活场景,他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医者之仁让他下定决心:白银,是需要我的地方。白银,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于是,医院里一个年轻而忙碌,热情而精干的骨科大夫,逐渐成为病人的救星。

  仁心仁术,精益求精为病人

  仁心仁术,至诚至善,心有良知,知行合一,是周保军的为医之道和处世准则。

  周保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新问题,医疗水平不断升华,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在孜孜不倦的事业追求中实现了医术上的精益求精。

  作为大夫,他深深理解患者的痛苦。他说:“救死扶伤、精益求精是我的职业信念。医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医德的特殊性在于‘人道’二字。实现这种道德的途径是医术。只有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才能实践救死扶伤的行医原则。”

  高度的责任感使他不懈努力、发奋钻研。不论手术难易,术前认真准备,一丝不苟。他经常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患者和他的亲属把生命交给医生,这是对医生的极大信任。因此,为病人着想,对病人怀有爱心,是医生应该恪守的最基本的医德。”他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工作,不怕苦、不畏难、不惧险,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骨科是危重病人较为集中的科室,遇到抢救任务,周保军总是随叫随到,冲在最前。有一天,周保军从早上进入手术室,一共做了7台手术,中午吃简单的盒饭,下班回到家后,累得连饭碗都端不起来,正在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位急诊患者急需手术,周保军二话没说,随便吃两口饭菜,就赶往医院。等这一天的第八台手术结束后,妻子看到脸色蜡黄的他,累得连一口饭也不愿吃,心疼得只掉眼泪。

  一位病人家属曾评价:在母亲骨折住院陪护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周大夫和他的同事们第一时间查看母亲病情,及时全身检查,综合母亲病历拿出最好的医疗方案和我们及时沟通。对待我们如亲人,有着兄长的风范,又有着儿子的担当,让病人感到一种安心和放心。

  勤奋钻研,突破创新成骨干

  作为骨科专家,周保军绝不坐吃老本,而是敢为人先,勇攀医学高峰。

  周保军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进取,先后在海军401医院、第四军医大、积水潭医院、丹麦哈根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2011年取得主任医师资格,并聘为骨科主任医师。

  周保军不断钻研业务,敢于向高难度、高尖端技术挑战,率先并熟练应用于临床,其中踝关节镜技术等6项新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并率先开展;膝关节镜等5项尖端技术填补白银市空白。作为第一作者,在《临床骨科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6篇,共有5项科研成果获白银市科技进步奖。作为第一完成人,周保军主持并完成创建新专业、新学科的工作,2005年度膝关节镜专业通过甘肃省卫生厅的确认。

  有位患者膝盖经常疼痛,一不小心就会扭伤。一次下班买菜时,膝盖又一次扭伤,以往她都认为不妨事,休息几天就好。没想到,这次情况越来越糟,迫不得已只好慕名寻找周保军主任。周主任详细了解情况后,决定立即手术。许多人包括几位大夫在内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周主任耐心解释,告诉患者病情,并决定亲自主刀。手术后,患者才发现,平时不敢多走路的她,不但膝盖不再疼痛,而且走路不再摔跤,甚至可以远足,爬山也不在话下,一时在朋友圈传为佳话。

  周保军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以及求真务实、协作奉献的精神以及开拓性的科研实践能力,受到省内骨科同行的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中青年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白银市215创新工程人才,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甘肃省卫生厅评为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2015年度被甘肃省卫计委评为甘肃省医德医风标兵。

  崇尚医德,高风亮节称典范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仁爱心为广大临床医师树立了典范。

  周保军恪守人生信条,严格约束自己,从不收红包、吃回扣。一次,有位患者紧急住院,没有带够诊疗费用,周保军知道后,先及时安排治疗,并垫付部分费用。事后,患者及家属怀着感激之心,硬给周保军塞红包,却被他断然拒绝。患者执意不肯,周保军只好暗中将红包变为患者的住院押金。不仅如此,周保军“看病不看人”,只要是他接诊者,不论身份地位、贫富老幼,都一视同仁,深得广大患者好评。

  一位患者在手术后,向别人推广就医感言:周保军主任能够积极地和患者沟通,及时处理病人的不良情绪,医风如其名,他态度温和,把患者之痛当自己之痛,我喜欢他的言行和医术,他能把躺着的患者医得站起来,把站着的患者医得走起来。

  以身作则,规范服务领团队

  作为科室主任,周保军紧盯前沿,引领科室发展。他从事骨科工作24年来,始终坚持为他人健康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奋战在临床治疗最前沿,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和激励骨科职工积极进取。

  他领导的骨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遇到危重病人不准推转,遇到贫困人员不准拒收。对此,他这样解释:“危重患者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就可能保全生命,如果拒收,可能会耽误最佳救治时机。”他要求医护人员,视患者为亲人,不管有多大困难,都不能随便推转需要急救的伤病员。

  周保军爱岗敬业、率先示范,而且不论当天有多累、多苦,他都要到病房转转、看看。无论头一天工作多迟,第二天,同事们都会看到他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

  有天上午11点已过,躺在骨科病床里的一位患者,看着门口自言自语了一句:“这么迟了,看来周主任不来查房了。”同室病友不禁打趣道:“美得你,听护士说,周主任今早有好几台手术,再说,这都几点了还来查房,人家大夫不用回家呀?”快到12点了,患者准备吃饭时,周主任出现在他的床前,一边把头上的手术帽摘下来,一边对他说:“我刚下手术,看到今天你的检验结果,指标一切正常,特地赶来告诉你,让你也高兴高兴。”患者看到平日里神采奕奕的骨科主任,今天看起来特别疲惫,一时哽咽无语,只是拉着周保军的手,使劲地摇动!

  他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成了骨科的活广告,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骨科医护人员都以他为榜样。周主任不仅廉洁自律,而且医术高明,博得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称赞。

  “医者心,父母心。”这是周保军最朴实的想法,也是他的真实写照!几多辛勤耕耘,几多无私奉献,周保军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创造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感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神圣和救死扶伤的医德。(白银新闻网 王承栋)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张晓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21104091622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30153820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29162026.png
  • QQ截图20220927084004.png
  • QQ截图20220914141045.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联系电话:0943-8627325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