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明网 > 道德模范
王文汉:一烛光火耀古稀
发表时间:2023-01-10来源:白银文明网
  “慈善是航行于苦海里的一叶扁舟,是闪烁于寒夜中的一烛光火,看似式微,却能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这是王文汉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更高贵的是他用感人的实践让这句话拥有了穿透山河的力量。
  
  在媒体话语中,会宁县王文汉老人是慈善象征;在社会公众舆论中,他是最美“化缘人”;而对于那片红色热土来说,他就是“老黄牛”。
  关于他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精神·红色遗存
  红色遗存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王文汉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很多年之后,关于奉献和慈善的诸多写照都能在这里被溯源并获得新生的力量。
  采访期间,王文汉拿出了两份珍贵资料:一份是毛泽东1953年3月17日亲自签发的革命军人王倦的牺牲证明书,另一份是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很显然,这两份资料背后的故事与他今天坚守慈善事业在精神维度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他告诉记者,王倦是他的三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那时王文汉的父母为红军将士免费疗伤送餐。王倦受红军精神的感召也参加了红军。1945年,王倦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2007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会宁,王文汉的胞兄王文奎作为红军胜利会师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红军英烈家属代表受到接见。王文奎将当年朱总司令赠送给王家的水壶无偿捐赠给了会宁县文化馆,后被中央军事博物馆收藏。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还有一些王家捐献的文物。曾有人想高价收购,都被王家人拒绝。
  “作为红军烈士后代,我们希望红军的故事代代相传、红军长征的精神能激励更多人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哪怕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从小从心里边就想的与人为善,帮助别人,扶贫济困,做点好事。”王文汉语重心长地说。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他选择了慈善之路,如今已16年之久。
  为了让红色文物能够被更多人瞻仰,1962年,王文汉毅然将朱总司令赠送给他父母的瓷茶壶无偿捐赠给会宁县文化馆,后又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后来,王文汉还将珍藏的“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木刻小屏风、“中华苏维埃赤化全川(1934)”字样的两枚铜币(500文、200文各1枚)捐赠给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很多人不远千里多次专程上门高价求购,都被王文汉一一谢绝。
  2006年,王文汉拿着设计图纸,在时任兰州副市长张世珍的引荐下,找到时任兰州市市长的张津梁,阐述兰州市在会师园捐标志性雕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终由兰州市出资60万元捐建了《地球上的红飘带》。
  甘肃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忠健说:“这十六年来,会宁县慈善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一个历史,王文汉在这中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每年的都要到基层、到下面,特别是到省上“化缘”,不辞辛苦,每年给会宁县能够募集七百多万元左右的资金(和物资),主要用于对困难群众的救助,特别是在教育救助方面作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
  信念·不速之客
  信念如一盏灯塔,总是照亮前行的路。
  2007年,会宁县慈善会成立,组建初期,为了慈善协会的正常运转,王文汉常常成为了商家的“不速之客”。
  2006年,会宁县财政十分拮据,70周年大庆迫在眉睫,在项目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时任会宁县政协副主席的王文汉被任命为筹资组组长,四处奔波为红色遗址建设筹措资金。
  他说:“当时组建的时候,确实很困难,咱们县财政只有给了1万元开办费,我们慈善会到现在还没有办公室,我们是借的人家引洮管理局的三间房子办公着。最后我就从我2006年红军会师70周年认识的浙江老板跟前,我打电话打了不知多少次,联系了四、五次,五、六次,好像一个多月了,最后这个老板给了12万元。有这12万元,我们慈善会就“活”起来了,慢慢的由小到大,发展到现在今天这个状况,也确实在我们全省来说的话,会宁的慈善工作也是搞得比较好的。”
  在此期间,他出入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近200家,联系接触民营企业老总100多人,行程2万多里,筹资达到760万元。在筹资过程中,王文汉慷慨地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1949至1953年版的1分、2分、3分、4分面值4个整版的400张邮票,作为感谢捐资者的纪念品赠送给了客人。
  他说,遇到真正愿意慷慨解囊的企业家或相关人士不是一件易事,约好了等半天也是常有之事,跑一次两次根本不行,只有像楔子一样的精神才能筹到善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王文汉义无反顾奔走抗疫一线,为会宁防控疫情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医疗物资最紧缺的时候,他先后为会宁县医院争取到由天津制药厂捐赠的价值7万元的感冒、止咳药品及资金10万元,动员企业爱心人士、回族同胞为会宁县医院传染科捐款5万元,联系国际医疗队给抗疫一线的环卫工人、社区人员及部分群众捐赠口罩共5000只,联系蒙牛集团会宁代表为一线值班的疫情防控人员捐赠价值10万元的纯牛奶1600箱。
  十余年间,王文汉还带领因慈善结缘的国际医疗团队—戴尔团队,为会宁6800余户困难家庭免费治病、发放药品等,医疗费高达2800多万元,使两万多困难人口受益。
  大爱·心系教育
  慈善对于寒门学子的关爱,好比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它是有力量的。
  “会宁是全国教育名县,要让咱们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这是王文汉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多年来,他心系寒门学子,倾情奉献爱心,善款用于教育救助方面的资金达2432多万元,救助当年二本以上特困大学生9860余人。尤其是近年来,每年用于资助特困大学生的善款在160万元左右,年均救助学生600余人,奖励高中教师493人次,奖励金额143.9万元。同时,他还捐资新建改造小学,为学校配备净水设备、学习用品、校服、运动鞋、童鞋等生活学习用品,并联系兰州华夏眼科医院为会宁一、二中学生无偿配镜623多副共30余万元......看着一个个寒门学子因为得到善款步入大学校园,毕业以后有所成就,他倍感欣慰。
  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副校长苟克勇说:“王文汉通过牵线搭桥,为我们学校捐赠了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师生树立了榜样,教育我们要有奉献精神,要有感恩之心,要助人为乐。”
  王文汉说:“很多之前资助过的学生,经常给我打电话问好。前几天还有一些发来感谢信的,一年写感谢信、打电话的,还有一些家长来看望我的,一年都很多。不论如何在精神层面,我是感觉很富有的。这也是我坚持精神世界最富足的东西,所以坚守慈善也是在洗礼一个人的灵魂。”
  多年来,王文汉与慈善会领导班子一道,满腔热忱投入到全县慈善事业当中,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
  目前为止,在省市慈善会的支持及会宁慈善会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各种渠道募捐到善款善物价值9853.87万元,其中现金4304万元,设备、药品、衣物、教育设施等善物价值5549.13万元。
  王文汉父母这样教导子女:“与人不要比金钱、比地位、比权势,要比就要比付出和奉献,那才是人生追求的价值。”几十年如一日,这句话也成了他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在1973年、2001年、2012年王文汉动过3次手术,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热爱的慈善事业。他用看得见的付出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
  
  一路芬芳,一路耕耘。王文汉曾获“全省五好老人”“全省关心下一代优秀个人”甘肃省慈善会先进个人、2019-2020全国慈善会“优秀慈善工作者”等称号。在他看来,荣誉即责任。
  如今,年逾古稀的他即将卸任会宁县慈善会常务副会长。说起以后的打算,王文汉表示将继续秉持初心,离岗不离心,携善而行,让慈善成为会师大地的荣耀。(来源:爱白银)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袁 丽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30314164022.png
  • QQ截图20230221153412.png
  • QQ截图20230209152931.png
  • QQ截图20230112135723.png
  • QQ截图20221208141828.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