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明网 > 聚焦白银
会师圣地旧貌换新貌——白银市会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发表时间:2018-10-19来源:白银文明网

  四十年,栉风沐雨写春秋,会师圣地勾勒着扶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四十年,砥砺前行铸辉煌,古道名城演绎着化茧成蝶的美丽蜕变。四十年来,会宁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红军会师精神,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全县人民扎实苦干,努力建设红色旅游基地、绿色产业基地、金色教育基地“三大基地”,着力培育全膜种植、草畜产业、工业经济、红色旅游“四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粮大县、草畜强县、梯田化县、西北教育名县、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县两城”建设。

  建设管理并重 红色名城换新貌

  波光荡漾的祖厉河岸,花团锦簇蜂蝶舞,拂面轻柔杨柳风。宽阔敞亮的柏油路上,韵味独特的路灯,映照着错落有致、典雅素洁的“汉时街市、唐代里坊”——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商业街带来的时空错落,给兴致勃勃的游人增添了无尽的遐思。河道两岸,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规划建设中的会师大道,横穿时空的钟鼓楼,生动地展现出一幅瑰丽的现实画卷——有谁会相信,这里曾是污水横流,千疮百孔的“混浊的祖厉河”!

  这只是会宁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末,会宁县启动旧城改造工程并迅速掀起一个建设高潮,楼房多了,街道变宽了,广场有了,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县城建设思路,将会宁县城定位为“陇中区域性特色小城市”,以红色文化为鲜明特征,以历史文化为传统承载,创新进取,攻坚克难,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四十年前全县城区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如今城区规划区面积已达到3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超过14.2平方公里;四十年前,会宁县城只不过是一个一万多人的小镇;四十年前,会宁县城很多道路没有路灯,有限的路灯灯杆是黑黑的木头杆和冰凉粗大的水泥杆,简单的搪瓷盖罩着微弱的白炽灯泡……如今,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红绿灯指引着井然有序的车辆,漂亮的中华灯将夜间照耀得亮如白昼;广场上,人们翩翩起舞,歌声激荡……

  破解制约瓶颈 基础条件大改善

  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会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水、田、路、电、林建设,始终是会宁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会宁人民的圆梦工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靖会电灌工程使昔日“滴水贵如油,十旱九不收”的祖厉旱塬变成了绿树成荫、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米粮川。

  围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会宁县相继开工建设了“121”雨水集流工程、集雨节灌、人饮解困、氟病改水、母亲水窖等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有力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较好地解决会宁县城区和企业供水问题,在县城西北鸡儿咀村建设完成总库容400万立方米的平原型调蓄水库1座,在东山水厂西北侧新建净水厂1座,改扩建工程实施后新增供水能力达每日2.5万吨。

  引洮解旱塬干渴,今朝圆百年梦想。引洮工程是会宁水利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2013年11月开始建设的引洮供水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是旨在改变会宁县百年缺水的被动局面和北部干旱山区贫穷落后面貌,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而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实现通水,可解决会宁北部11个乡镇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控制灌溉面积1.7万亩。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每年可为会宁县供水6493万立方米,工程施工影响范围涉及会宁县19个乡镇、涉及农村人口为49755人。

  80年代以来,会宁的公路交通事业经历了几个较快的发展时期。1985年后,共新修公路12条,新建桥梁21座,到1989年底,会宁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169.9公里。进入90年代,先后对靖天公路会宁至侯川段等干线公路进行了改建,新建了连接乡镇的县乡公路,国道312线改道通过会宁县城,会宁的交通面貌极大改观。

  近年来,甘肃省政府批准实施《甘肃省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后,将会宁1条省道升级为普通国道,将3条县道、4条乡道升级为普通省道,更好地保障了县域公路网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干部帮扶带动 精准扶贫奔小康

  从区域性实施重点扶贫项目建设,到坚持“三到村、四到户”的到村到户扶贫工作措施,从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输转培训为重点的参与式整村推进,到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会宁县委县政府依托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扶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发展任务和民生工程,带领全县人民矢志不移,扶贫攻坚战犹酣。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法精准扶贫,全县的扶贫工作正发生着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粗放式”向“精准式”、“被动式”向“参与式”、“分散式”向“整体式”的历史性转变。

  特别是近两年来,会宁县以集中攻坚、稳定脱贫为导向,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制定计划、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建设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该县按照“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上规模、劳务经济创品牌、基础设施促提升、民生保障提水平”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强力深入实施“21211”(夯实两个基础产业,提升一个支柱产业,培育两个主导产业,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确保2018年至2020年脱贫22个贫困村3.13万贫困人口,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

  回眸四十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披荆斩棘,破浪前行,让昔日苦瘠之地如凤凰浴火,涅槃重生。当前,全县上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开拓进取,为建设经济繁荣、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会宁而努力奋斗!(白银日报)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林风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21104091622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30153820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29162026.png
  • QQ截图20220927084004.png
  • QQ截图20220914141045.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联系电话:0943-8627325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