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明网 > 聚焦白银
会宁剪纸:一把剪刀剪出锦绣乾坤
发表时间:2020-12-01来源:白银文明网

 

  图为田俊堂创作的《孔雀戏牡丹》

  冬季,广袤的陇中大地,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粗笔勾勒的大山下,住着几户人家,齐整整的瓦舍,暖乎乎的热炕,一膛炉火映红了小屋的格窗。田间横着小径,山坡撒有羊群,炊烟袅袅,秦声缕缕,野菊遍地,鸟语啁啾,岁月窄窄浅浅,日子不紧不慢。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带着孙女,盘盘腿坐在炕旮旯里,一边眉开眼笑地剜剪,一边慢慢腾腾地歌吟…… 

  会宁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和诞生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宁剪纸以甘沟驿镇最具代表性,是会宁非遗文化的重要缩影和杰出代表。1995年甘沟驿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之乡”,2007年会宁剪纸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甘沟驿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会宁剪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通常人们将剪纸、刺绣技艺等大多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很少有人把它和男人们联系起来,但是见到田俊堂剪纸时,记者却大吃一惊。 

  “姑娘上楼房,花剪响当当,这一个窗花呀……”“一剪上石榴花呀,二剪上牡丹花呀,三呀剪上那枝那呀么那枝花……”田俊堂嘴里哼着民歌小调,手中剪刀飞舞,三下两下就能剪出一幅活灵活现的艺术品。田俊堂是会宁县甘沟驿镇田坪村的农民,或许一技傍身的缘故,成天和庄稼地打交道的他却有着一口细声细语的腔调,脑后束着长长的马尾。 

  “小时候,每逢春节,我们家里的墙上、窗户上、门楣上都会贴上各种各样的剪纸,看起来非常喜庆,年味十足。”田俊堂说。看着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在奶奶的剪刀下,不一会儿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图案,造型奇特,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动物、花果、草虫、皆有生动表现,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幼小的田俊堂,让他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门艺术。 

  田俊堂回忆:“大概是11岁的时候,趁家里人不注意,我经常偷偷拿着奶奶的花剪,学着剪纸。被家里的大人发现了,免不了挨一顿打,但是没办法,就是爱,看见剪刀手就痒痒。”看着孙儿如此迷恋剪纸,奶奶终于答应教他剪纸。谁都料想不到,在奶奶手把手地指导下,田俊堂的潜力被挖掘出来了。 

  1984年,当时的甘沟驿乡举行剪纸大赛,田俊堂的剪纸获得了一等奖。“啊呀,我上学的时候都没拿过奖,没想到剪纸在全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那张奖状就是对我剪纸的肯定,我当时真得特别高兴,以后的日子里就更爱剪纸了。”谈起第一份剪纸荣誉,田俊堂眉开眼笑。 

  在田俊堂看来,总是拿着老一辈人的样板剪,没新意。为了脱离剪纸样板的束缚,他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1989年,他构思创作的大型剪纸作品《松鹤》入选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民间美术展览,受到中外艺术家们的一致赞誉,也受到了文化部群众文化司的奖励。 

  作为国家非遗项目会宁剪纸的省级传承人,田俊堂在创新中力求突破,他的剪纸作品和荣誉数不胜数。1990年,他参加了白银市第三次民间艺术大赛,荣获一等奖,作品送亚运会展出;2008年会宁县开展人口文化宣传活动,他创作的《回娘家》系列作品,获得“会宁县人口文化宣传剪纸二等奖”,被认定为白银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会宁剪纸传承人;2013年被评为首批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2018年,作品《双凤朝阳》荣获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庐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邀请赛优秀奖;2019年,《板帘子》荣获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小康梦想·首届甘肃剪纸艺术大展”优秀奖,作品《福禄寿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剪刀上的中国风”中国·临渭·全国剪纸邀请赛中荣获优秀奖。 

  剪中有千形百态,纸上有星辰大海。确实,一把剪刀、一张纸,配着田俊堂那双被剪刀扎的满是伤口的巧手,锦绣乾坤、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田俊堂说:“我是家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儿子、女儿是第五代传承人,小孙子是第六代传承人。我们会宁剪纸是会宁人民世代相传的艺术瑰宝,包罗万象,我希望可以世世代代将它传承下去。”除了家族传承之外,田俊堂还通过带徒弟、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将会宁剪纸技艺传承下去。(李艳 李倩)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林风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30314164022.png
  • QQ截图20230221153412.png
  • QQ截图20230209152931.png
  • QQ截图20230112135723.png
  • QQ截图20221208141828.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