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明网 > 文化铜城
传承历史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在白银举行
发表时间:2023-04-25来源:白银文明网
  一条大河,养育了中华儿女,见证着华夏民族历史的变迁、文明的繁衍。流经白银258公里的黄河以其深厚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白银儿女心中深深扎根。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白银境内遗存了古长城、烽燧、黄河岩画、古渡口、石窟、古城堡、古墓葬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随着国家重视、社会关注、学术研究与广泛宣传,这些白银境内的遗址遗存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甘肃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白银黄河石林 王生晖摄)
  2023年4月11日至15日,一场关于黄河文化研讨的饕餮盛宴在甘肃白银拉开帷幕。在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历史学会、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指导下,由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白银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白银市文物局、白银市博物馆承办,白银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白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白银市融媒体中心、白银市文化馆、白银市图书馆、景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靖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平川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协办的白银“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活动在白银举办。复旦大学葛剑雄,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韩建业,河北师范大学汤惠生,四川大学李永宪,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刘再聪受邀参加。甘肃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于柱,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惠强,市政府副市长李敏娜,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兴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赵玉华陪同。活动包括开场仪式、学术讲座、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会四个部分。省内黄河文化相关研究者,市直各部门单位,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以及白银境内黄河文化爱好者、各民间协会、社会民众8000余人线上线下聆听了学者讲座。
  一 、开场仪式

  (学术讲座开场仪式)
  12日上午,在市西区文化中心四楼群星讲堂举行了白银“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开场仪式。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惠强致欢迎词,甘肃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于柱讲话,李敏娜副市长主持开场仪式。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惠强致欢迎词)
  惠强书记对各位学者拨冗莅临白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举办“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活动,旨在通过把专家学者“请进来”,宣讲和普及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以黄河文化传承者、重建者和创新者的身份宣传并守护好黄河文化,吸引国内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白银地域黄河文化,不断提高白银地域文化在黄河文化中的彰显度和认同度,以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为契机,讲好白银黄河故事。

  (甘肃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于柱讲话)
  陈于柱副局长提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真诚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与大家携手同向发力,进一步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李敏娜副市长主持)
  二、学术讲座

  (主讲嘉宾:葛剑雄教授)
  12日上午九时,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大家翘首以盼。葛剑雄教授开启了首场讲座,李并成教授主持。葛剑雄教授以《历史地理与中华文明》为主题,他讲到,中华文明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并发展为核心,引领四方,当时的地理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唐宋后渐次衰弱,长江文明兴起,也与不利的地理条件有关。他说到,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存在着古代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既保证了中华文明独立、延续发展,也使中华文明失去与其他文明交流借鉴的机会。他强调中华文明、黄河文明复兴仍应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有利地理条件,注重全流域环境保护和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葛剑雄教授的讲座既有前沿的理论高度,又有深度的思考,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思维,精彩的讲述赢得观众满堂喝彩。

  (主讲嘉宾:王子今教授)
  12日下午,王子今教授主讲了《黄河与丝绸之路交通》,李并成教授主持。王子今教授从《穆天子传》中关于周穆王远行的传说入手,提出黄河与丝绸之路的走向一致的观点。在讲座中,王子今教授讲述了穆天子“河宗”故事、“乌水”“北入河”与乌氏倮“奇缯物”交易的方向、“汉使穷河源”、张骞“乘槎”、“北河”的“关市”汉匈经济交往、“河湟”的交通战略地位六个方面的内容,对“河宗氏之所游居”的情节、乌氏倮以“奇缯物”与“戎王”交换很可能经由“乌水”“北入河”通道、汉武帝时张骞曾肩负“穷河源”的任务、西汉时期汉与匈奴的经济往来中“北河”地方的“关市”发挥的重要作用、丝绸输入匈奴向西转售的可能性等内容做了详细阐述。王子今教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引发观众思考,观众获益匪浅。

  (主讲嘉宾:汤惠生教授)
  下午第二场讲座为《史前黄河上游和印度河上游之间的文化互动》,由汤惠生教授主讲、刘再聪教授主持。汤惠生在讲座中向大家介绍了由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湖北文物考古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遗存进行发掘的情况。他通过大量图片,对比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与哈拉帕文化、玛哈伽文化陶器的纹饰,结合出土的饰品、石器,以及各地岩画等,展示黄河上游地区与印度次大陆之间史前文化的互动、包裹的互递、因素的互渗。汤惠生教授历览众多,角度新颖,结合自身的考古经历以及现场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异域特色的新奇体验。

  (主讲嘉宾:韩建业教授)
  13日上午,韩建业教授主题为《从南佐遗址看黄土高原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的讲座举办,刘再聪教授主持。韩建业教授从年代、面积、结构等方面,向观众介绍了甘肃庆阳南佐遗址这一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晚期面积最大的聚落遗址,通过图片向观众展示了遗址中部核心区、有围墙的“宫城”区、大型夯土墙主殿。他认为南佐大都邑、大祭台、大宫殿及其环壕水利设施所体现了巨大建筑工程量,中轴对称的宫殿建筑布局体现出的以王权为核心的社会状态,高规格器物等体现出的礼制和贸易控制,都表明当时存在一个以南佐都邑为核心的早期国家社会。韩建业教授的讲座让观众们了解到了南佐遗址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最重要的见证之一,黄土高原也是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

  (主讲嘉宾:李永宪教授)
  片刻茶歇后,李永宪教授主讲的《海外博物馆概览》讲座开场,刘再聪教授主持。李永宪教授以介绍美国博物馆的类型、“城市化”特点及其东、西部代表性博物馆为切入点,讲述了海外博物馆的社会性、博物馆的“使命感”、博物馆的专业组织、博物馆的新样态、博物馆展项策划、博物馆人才培养等多个具有启发性的方面,以及海外博物馆里的“中国故事”。他认为,中国博物馆需要提高国际话语能力,而讲好中国历史底蕴深厚、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文明的大国故事,了解海外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很有必要。李永宪教授对海外博物馆展览的讲述,让观众对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海外博物馆建设的成功经验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为推动我市文博事业科学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主讲嘉宾:刘再聪教授)
  4月13日下午,刘再聪教授主讲《“黄河岩画”与黄河文化》讲座,李并成教授主持。刘再聪教授讲到,在中国北方,贺兰山区和祁连山区是两个岩画密集区,黄河岩画的发现,填补了其间的空白。黄河流域岩画分布范围广,从上游的甘肃省至下游的河南省均有发现,成为黄河数千里画廊上的华夏历史连环画。“黄河岩画”的命名,进一步充实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他认为白银岩画应该成白银的一张名片,加以打造,提高白银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白银,认识白银。刘再聪教授的讲座让观众了解到白银黄河岩画的分布、内容及现状,对白银本地岩画的宣传、交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白银地区岩画资源丰富,是北方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域独特性。讲座最后,李永宪教授根据自己的考察体会,对“白银黄河岩画”的命名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提出要以宏观的文化格局来看“黄河岩画”,它所代表的北方游牧文化与“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民族关系,将“白银黄河岩画”置于更大的地理背景、生业形态等背景中,观察岩画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背景中的意义。

  (主讲嘉宾:李并成教授)
  下午,最后一场学术讲座是由李并成教授主讲的《古丝绸之路上的白银》,刘再聪教授主持。李并成教授分析并介绍了白银的地貌、地况及气候特点,对白银区位的独特性、位置的重要性作出阐释。他讲到,白银地区是我国历史上传统的农业区与畜牧业区过渡地带,境内大河奔腾,山岳雄峻,且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为古丝绸路上文化及旅游资源丰富而奇特之区,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以及文化旅游资源。最后,李并成教授为白银文化旅游的发展、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宣传、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讲座现场)

  (刘再聪教授学术讲座总结)
  刘再聪教授对7场讲座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做了精彩的总结:葛剑雄教授提示我们在研究中华文明的诞生兴盛延续的时候要考虑它的历史地理因素;王子今教授提示注意丝绸之路的西北方向与黄河的流向的同向性共向性;韩建业教授提示我们白银考古发展的重要性;汤惠生教授提出将甘肃的马家窑文化同相邻近的域外文化对比的新视角;李永宪教授提示我们要学习国外博物馆的建设思路,助推我国博物馆的建设;李并成教授阐释了白银是丝路、黄河、长城文化汇通之地,这也是我们通过这次学术会议所得知的对白银历史文化的认识。刘再聪教授总结了黄河岩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资源,对广博的黄河文化内涵做了补充。
  三、实地考察
  4月11日、14日、15日,学者们对白银辖区的景泰索桥古渡、永泰龟城、黄河石林,平川鹯阴古渡、柳州城遗址、鹯阴城遗址、小川瓷窑遗址,靖远法泉寺石窟、钟鼓楼、信猴沟岩画、山水沟岩画等遗址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



 
  (野外考察)
  从先民遗留的岩画,到汉代的城址、明代的古渡,从北魏的石窟寺,到明代的钟鼓楼、延续使用的小川瓷窑遗址,大家和学者们一起行走在古人走过的城中大道,触摸当年人们留下的瓷片、院墙。万仞山中的孤城,黄河畔的古堡,留在石壁上的石窟,矗立在闹市中的钟鼓楼......“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尽管我们无法见到这些遗迹当年的样貌,但我们走过古人生活过的地方,触摸他们的时代与生活,依稀能看见他们当年的模样。考察过程中,大家不停向学者请教,并认真聆听学者的意见和对当地文化、遗址的解读。



  (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
  葛剑雄教授讲到,景泰索桥古渡是真实、自然的景观,要根据史料查明渡口的用处、经历的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建议将仅存的两个旗墩保护起来。建议将永泰龟城的城墙周围做围栏,防止游客去攀爬墙体,城内的一些设施、建筑应当符合时代原貌。在考察柳州城遗址和鹯阴城遗址时,强调要加强保护,做好基础工作和发掘,深入研究,遗址的每一次修缮和变动都需要被记录,历史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开发旅游与文物保护要兼顾。
  王子今教授认为,索桥古渡规模这么大的黄河古渡要淹没是非常遗憾和可惜的,这个遗址如果要淹没,应该做好前期的考古清理,这么大的遗址应该会有很多珍贵的历史信息值得挖掘,同时对遗址的后续保存情况表示担忧。
  韩建业教授认为,索桥古渡遗址保存较好,范围较大,视觉效果很好,很独特,令人难忘,是半军事性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应该加强考古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展示和文化旅游相关工作。

  (野外考察)
  汤惠生教授认为,索桥古渡是一个半军半民性质的遗址,尽管记载它是一座明代的遗址,但是在这里发现了一些宋代甚至更早的瓷片、遗物,证明这里的历史要早于明代,同时在这里也发现了早期磨面的磨石、小孩玩耍的玩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里的围墙保留的很好,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要发掘开发,保护、研究利用并行。小黄湾岩画为北方草原动物岩画,出现时间是随着游牧时间出现的,因此这类岩画时间应当不早于4000年前,岩画的内容与游牧文化中的生活方式等是一致的,并且此地的岩画与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是不一样的。
  李永宪教授说到,小川瓷窑遗址是为数不多保存很好的民窑窑址,整个陶窑规模很大,从外观到里面的规模保存的如此完整是少见的,如果将窑址作为展示地,应当有一个制陶、烧陶全过程的展示,即陶土的选择、淘洗陶泥、添加羼和料、拉坯、上釉、烧制等工艺过程的展示说明,甚至包括陶瓷器销售等经贸活动。早期陶瓷是中国独有的产品,让年轻人了解传统制陶工艺技术很有必要。

  (野外考察)
  李并成教授认为,索桥古渡是民用与军需补给混合使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应当好好保护它,索桥古渡不仅存有明代的长城、烽燧,也遗存了汉代的,应当将这里的长城称为汉、明长城。古城的保护、维修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不能破坏其本来的面貌,很多明代的墙体和现在居民的生活房屋一起存于古城中,具有对照意义,有人居住,城就有了人气和生命,就不会荒废、遗弃,这也是一种传承和保护。
  考察结束后,学者们参观了市博物馆展厅和库房。韩建业教授认为,在白银地区史前文化从仰韶文化晚期到齐家文化,文化没有断层,一直延续下来,这非常可贵,白银市博物馆展厅中的一件小口平底瓶与南佐发掘的器物是同一个时代,器物造型十分相似,说明和南佐都邑聚落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参观市博物馆)
  四、学术交流会

  (学术交流会现场)
  4月12日晚上,以“历史与现实——黄河文化的内涵与地域性”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在政府招待所三楼会议室举行。葛剑雄、王子今、韩建业、汤惠生、李永宪、李并成、刘再聪教授以及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市委党校、市作家协会以及白银辖区历史文化爱好者、文博工作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博物馆张自娟馆长主持了会议。

  (葛剑雄)
  葛剑雄教授提出,研究黄河文化的重点是要认识它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白银的地理环境、地域有什么样的特色文化,我们如何从本地实际出发,继续挖掘古迹、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现代人如何认识并弘扬传承这种文化,值得思考。提高白银特色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保护好资源,把当地的文化故事首先要讲给当地人听。

  (王子今)
  王子今教授认为白银举办这样规模的学术周活动很有意义。参观了市博物馆后认为馆藏文物、陈展不错,在收集上,还可以收集牧业、工矿业方面的文物或实物,建议可成立“黄河文化资料中心”。

  (韩建业)
  韩建业教授认为,要提高文化自信,我们要认清和把握好黄河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研究、传承、弘扬。白银遗迹丰富,如何整合资源,加强认识和鉴别,要从调查研究开始。

  (汤惠生)
  汤惠生教授说到,白银黄河文化内涵丰富,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都很发达,丝绸之路的商业文化也有,游牧、农耕、商业文化都包含其中,要比其他地区丰富,也有特色。三种文化代表三个时期,历史脉络很清晰,经济形态丰富,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很有资源,大有可为。

  (李永宪)
  李永宪教授针对博物馆藏品、资料收集、展陈信息的释放发言,认为应当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加强藏品收集与研究意识,重视对博物馆“基础工作能效”的投入。要建一个强大的本土文化遗产的资料信息中心,要重视、发动本地有识之士、热爱黄河文化的各界人士共同研究黄河文化、讲述黄河文化。要加深对“黄河历史文化”的研究与阐释,比如说索桥古渡现场是否有平面图、是否有相关信息说明、地理方位标识等,遗址性质(如渡口、驿站、村落、戍堡等)说明,这些公共性资料是否齐全,这些信息释放工作如何去做,都是一系列问题。做好“物化保存与转化”,支持本地文史爱好者、学者宣传、研究、弘扬白银文化,发动白银人民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李并成)
  李并成教授认为这是一个普及宣传文物、文化的有意义的学术活动,白银市走在了前沿。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应将它打造成第一品牌。白银景泰索桥古渡遗址是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汇集地,是全国唯一留存古渡口遗址,要好好保护、开发利用好。

  (刘再聪)
  刘再聪教授认为,文博事业进入历史最佳时期,建议市博物馆承担起领头羊的作用。希望以后能常举办类似活动,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常来白银,多多从学术、实践、发展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术交流会是白银举办的“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活动的一项重要环节,是白银境内黄河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与国内一流学者请教、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
  与会者赵晓林提出问题:白银是黄河文化、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古文明十字路口。很焦虑,家乡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定位,可在全国宣传却做不出去,各方面的信息低估了白银的位置,希望在座的教授能解答他的困惑。葛剑雄教授回答了他的提问,他说要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看待白银的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文化的兴衰与地域时代有很大关系,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自信,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很重要,需要去做很多实际工作。
  教师王承栋提问:想写一篇关于白银古城堡的论文,不知从哪入手,请教一下老师。李永宪教授回答到,首先要了解清楚这些古堡各自准确信息,它们之间在时间、用途等方面是否有所关联,然后再去想是否能往一起揉。
  不管是讲座、实地考察还是研讨交流会活动,学者们都毫无保留的给于白银传授、关注、指导和建议,他们的博学、见地、智慧、进取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让人折服。

  白银“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活动圆满举办,让白银人享受了一次充实、丰富、高质量的文化盛宴,开启了博物馆与学术领域、高校、民间研究组织的交流合作、文化研究的先河。活动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影响广泛、参与众多,有力推动了黄河文化的宣传、保护、研究工作。白银尝试将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实地考察相结合,是一次摸索、是一次创新、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将掀起一股热爱、保护、研究、利用黄河文化的热潮!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此次白银举办“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活动,是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甘肃战略中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白银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发展的盛事!营造传承保护挖掘黄河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推进白银故事和白银声音向社会的表达,让白银地区的“黄河文化”、“黄土文化”能面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公众,找准白银在城市软实力建设中的合适定位和独特资源优势,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借鉴中超越,赋能白银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郝环宇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30423145107.png
  • QQ截图20230314164022.png
  • QQ截图20230221153412.png
  • QQ截图20230209152931.png
  • QQ截图20230112135723.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