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明网 > 生态白银
靖远县探索治理土地盐碱化纪实:化"荒芜"为"生机"
发表时间:2017-11-22来源:白银文明网

  绿油油的茭白成方成畦、长势喜人,黄澄澄的稻子金浪翻滚、清香袭人,池塘中成群结队的番鸭戏水觅食、嘎嘎鸣叫……这是记者在靖远县北湾镇土地盐碱化治理示范基地看到的场景。

  太阳刚爬上山,操着一口浙江口音的基地负责人郭华生就带着几名合作社社员下地干活,打理经营他的绿色农场。

  “春天水汪汪,夏天苗发黄,秋天不见粮,冬天白茫茫。”这是当地老百姓总结盐碱地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受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当地出现盐碱化,不少土地撂荒,直接造成了当地农业生产种植单一、效益低下、发展落后,成为长期困扰村民的“老大难”问题。

  十几年前,郭华生从浙江金华老家来到北湾镇,发现曾经肥沃的土地因盐碱化几乎无法耕作,觉得很痛心,于是承包下1700亩土地,绞尽脑汁和盐碱化做“斗争”。

  经过反复试验,郭华生和合作社成员创造了“篦式虑碱渗盐置换改良法”,将家乡的毛竹覆盖在排碱渠上,经过灌溉,毛竹吸收了水中的盐碱。随着水中的盐碱成分逐年减少,成功种出茭白、金丝菊等南方植物,养殖番鸭、龙虾,并开始在盐碱地上重新开始种植水稻。2016年,郭华生的合作社收入100多万元。

  排碱洗盐,改良土壤,不仅化“荒芜”为“生机”,也使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65岁的北湾镇高崖村村民许巧珍介绍:“过去在盐碱地没法种植水稻,玉米长不到1米就死了。这两年,土地经过盐碱化治理,水稻的长势越来越好。”

  近年来,针对土地盐碱化,靖远县通过财政项目支持、农民自筹等方式,探索实践“疏通沟渠、洗盐排碱,化学改良、培肥土壤,挖池抬田、渔农并举”的盐碱化治理等措施,让数万亩盐碱地“重获新生”。

  在盐碱化较严重的东湾镇采取疏通碱沟、洗盐排碱的方式,使8万余亩盐碱耕地受益;在刘川镇、乌兰镇等地采取合理耕作、培肥改良的方式,建成万亩测土施肥中心示范区2个;在三滩镇、北湾镇采取化学改良、降低危害的方式,建成5千亩集中连片示范区2个。

  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当地人得以持续“净化”耕地。菜农杨志福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耕地盐碱化严重,部分土地根本无法种植。近几年,通过土壤改良,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收入越来越高。”

  东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赵树春介绍,通过综合治理,当地已发展2万多亩日光温室,辐射周边三合、大坝等4个村。其中仅大坝村就已经发展2000多座日光温室,户均2.5个棚,年纯收入约10万元。赵树春说:“在家门口就能致富,现在农民都不到外面去打工了。”

  目前,靖远县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治理盐碱地5.38万亩,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2万吨。(白银日报 记者 宋秉棣)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张晓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21104091622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30153820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29162026.png
  • QQ截图20220927084004.png
  • QQ截图20220914141045.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联系电话:0943-8627325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