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明网 > 文明播报
融合地域文化特色 白银擦亮“名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发表时间:2018-08-14来源:白银文明网

  奔流不息的黄河,赋予了白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让我们给心灵放个假,开启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在这里,我们可以游览黄河石林大景区,感受石林的雄浑壮阔;可以到花村、水乡、石村、桃园,品味乡情乡愁乡韵;可以到陶瓷小镇、矿山公园,感受工业旅游的神秘……”8月6日,在白银市第二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向游客发出了这样的邀请。

  近年来,白银市把发展旅游作为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立足资源禀赋,深度挖掘优势,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坚持走集约化、高端化、特色化的优质旅游发展之路,经典旅游品牌已经成为白银开放发展的亮丽“名片”。

 近日,全国越野滑雪夏季滑轮锦标赛在景泰黄河石林举办 图片来源:甘肃日报

靖远县北湾镇富坪花儿新村,农家乐景色怡人 图片来源:甘肃日报

  “体育+旅游”火了景区

  7月25日,2018年国际雪联越野滑雪夏季滑轮积分赛暨SWIX全国越野滑雪夏季滑轮锦标赛在黄河石林隆重举行,来自俄罗斯、挪威、瑞典等国家和全国各地的302名专业组运动员及120名大众组运动员,展开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

  赛场内,运动健儿们头戴头盔,脚踏滑轮,一道道滑翔的身姿展现着运动的美丽;赛场外,热情的观众头顶烈日,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一场速度激情与自然美景相互交融的视觉盛宴,让黄河石林在人们面前又“火”了一把。

  近年来,白银市依托境内独特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把体育元素融入旅游产业中,先后成功举办了黄河石林国际自行车越野赛、万人国际徒步大赛、“重走长征路·圆梦助学行”公益徒步、首届百公里越野赛暨马拉松赛等多项大型体育赛事,“以节促旅、以会兴旅”“体育+旅游”等发展模式日趋成熟。

  这种“体育搭台、旅游唱戏”的模式,让前来旅游观光、观赛的游客络绎不绝。

  日前,来自台湾的游客徐华愈告诉记者:“之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白银的相关体育赛事,了解到黄河石林是个很美的景区,风景非常壮观,尤其是在22道弯比赛,很值得到现场观看。”

  据黄河石林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其利介绍:“近年来,黄河石林先后举办体育专业赛事20多项,成为推动景区发展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白银市在黄河石林景区、沿河县区景观带多次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把美丽的白银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使白银知名度越来越高,精彩的赛事活动也让白银区域内的各个景区人潮涌动,成为人们接近自然、拥抱热情和燃烧激情的最佳“目的地”。

  “全域+全科”醉了游客

  初秋时节,驱车沿白银区金沟生态景观带一路而下,途经的风景令人陶醉:远观丹霞的鬼斧神工、畅游美艳的凤园花海、细品坊间的特色美食、回味悠长的乡韵乡愁……

  “‘六朵金花’太美了!离市区近,每个景点相距不远,又各具特色,我们来了一次又一次,着实让人陶醉!”8月7日,在白银区乡村旅游景点观光旅游的陈忠乐呵呵地说。

  “六朵金花”,是指白银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集中打造的花村·顾家善、水乡·大川渡、乡坊·强湾村、石村·萱帽塔、桃园·罗家湾和大坪·农业园“六朵金花”乡村旅游示范工程。

  旅游线路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事关旅游产业发展成效的关键。近年来,白银市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全科旅游为统揽,按照优质旅游发展要求,在旅游线路布局上倾力打造“一个龙头景区,四条精品线路”,努力构建“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网状辐射、全域推动”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据市旅发委负责人介绍:“一个龙头景区”就是着力打造黄河石林全国5A级景区,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致力打造引领白银旅游快速发展的龙头景区和优势品牌,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做精四条特色旅游线路。就是以黄河石林为核心,实施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串联水川黄河大峡、黄河假日城、四龙休闲度假区、靖远滨河景观带、平川北武当山、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五佛沿寺、永泰龟城等沿岸旅游景点,打造集休闲、观光、养生、采摘等为一体的沿黄风情旅游线路。

  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为核心,串联大墩梁、慢牛坡、红堡子、红山寺、虎豹口、西征公园、西路军纪念馆、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等景区,打造体验式、参与式、教育式的“重走长征路”微缩景观线路。

  以矿山公园和白银公司露天矿坑为核心,带动蒸汽旅游观光车、沿途工矿企业博物馆群、华鹭铝业等工矿遗址、金岭公园等景区,打造城市工业文明观光旅游线路。

  以金沟生态景观带和花村顾家善为示范,加快推进乡坊强湾村、新坪富坪花儿新村、水韵独石、厍弆杏花村等美丽乡村及平川枣树台、会宁南川、景泰西和、平川陶瓷、靖远东湾等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打造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古村古镇等生态休闲旅游线路。

  在此基础上,白银市大力提升旅游要素配置,全方位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的品质……

  凸显“吃”的特色。集中打造以靖远羊羔肉、景泰戈壁鱼虾、会宁小杂粮、水川长面、酸烂肉等为主的本土特色美食文化,让游客感受“白银味道”。

  提高“住”的质量。新建一批文化主题酒店,引进一批国际品牌连锁酒店,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文化、乡村民宿等主题的民俗客栈。

  畅通“行”的渠道。加快交通主干线与城市、景区、机场、车站之间的连接道路建设,提升路网层次,加快高铁、通用机场建设进度,构建立体化交通格局。

  提升“游”的品质。加强景区内游乐设施建设,增加特色采摘、徒步探险、健身娱乐、体育赛事等新兴度假项目,为游客提供周到、安全、优质的旅游服务。

  刺激“购”的欲望。加快旅游商品研发转化,重点抓好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包装,特色鲜明,彰显文化,增加游客的购买欲望。

  丰富“娱”的乐趣。顺应大众旅游多样化、多层次的娱乐需求,白天在旅游景点增加具有西部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活动和民间习俗,夜晚精心编排和演绎具有白银历史文化特色的节目,打造特色“灯光秀”“夜景”“夜市”等,不断提高旅途满意度。

  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6家、星级宾馆16家,5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

  “旅游+扶贫”富了百姓

  沿着干净整洁的村巷道路走进白银区水川镇大川渡村,一路树影婆娑、花香扑鼻,青瓦白墙、独具特色的民宿格外引人注目。

  “这两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观光旅游,虽然我们的店刚开业不久,但打电话预约住宿、订餐的客人很多。”民宿经营户高丽伟笑着说。

  2017年底,高丽伟、周尚健等人合伙租下村里废旧农舍进行改造,打造以中国书法绘画、民俗曲子戏、地方特色美食等为主题的6个民宿院落,颇受游客青睐,农家小院焕发出新的生机,也给当地百姓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村民罗茹翠告诉记者:“我把自家院落租给了高丽伟,同时在民宿打工,除了每年的租金收入,每月还有近3000元工资,这算是吃上了‘旅游饭’。”

  像罗茹翠一样吃上“旅游饭”的水川镇熙春村村民魏列琳说:“以前家里经济收入单一,现在来到‘花海’打工,不仅环境好,还能就近干活挣钱。”

  魏列琳所说的“花海”位于水川镇大坪村的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核心范围的5000亩土地中,撂荒地约占40%,通过土地整理,解决了500多农民的长期就业,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超过1.2万人。

  近年来,白银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走“旅游+扶贫”融合发展的路子,将旅游扶贫与农村“三变”改革、特色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积极整合旅游扶贫资金,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推动旅游扶贫向纵深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平台。

  目前,全市有持续经营的“农家乐”经营户400余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间接从业人数达到1.5万余人。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68亿元,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以上。

  白银市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日渐火爆,美丽乡村成为市民观光休闲的旅游胜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甘肃日报)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林风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21104091622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30153820_副本.png
  • QQ截图20220929162026.png
  • QQ截图20220927084004.png
  • QQ截图20220914141045.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联系电话:0943-8627325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