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明网 > 文明播报
白银:“增亮”生态底色 “增厚”铜城福祉
发表时间:2021-06-08来源:白银文明网

  作为因矿得名、因企设区的老工业基地,“铜城”白银区一度背负着生态脆弱、环境污染的沉重包袱。灰蒙蒙的天空、土苍苍的环境、呛鼻子的酸烟……留在了几代人的记忆中。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魅力白银区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实践中,白银区委、区政府始终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推进污染防治、实施生态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十多年奋斗逐梦,绿水青山绘蓝图,这座陷入发展窘境的老工矿城市实现了“生态蝶变”,迎来了“绿色崛起”。

  还绿于民、还景于城

  年过七旬的张元寿每天都会到金岭公园湖边走一走,水碧林葱的美景让老人陷入回忆。他说,“30多年前,我家老宅就在水库坡下,以前这一带特别荒凉,现在能改造成这样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张元寿老人是土生土长的白银人,他亲眼见证园林工人们将一棵棵指头粗的小树,养护成一棵棵参天大树,也见证了金岭公园从光秃秃的荒山成为浓荫如盖的“绿肺”氧吧。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魅力白银区

  始建于1986年的金岭公园曾以“张家岭”之名为人熟知。近年来,白银区先后投资近3亿元对公园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铺设彩道、打造景观,栽植草坪、花卉、绿篱,配建体育健身公园……目前,公园绿化面积达到617亩,引进种植20多个树木品种17.97万株,绿地率达到82.3%。改造一新的金岭公园,绿植层次丰富、彩道绮丽延伸,古风建筑巍峨耸立、亭台楼阁清幽雅致,与金沟河城区段水岸美景相映成趣,俨然一幅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美丽图景。每天早晚,运动健身、漫步休闲的居民络绎不绝。

  金岭公园的蜕变,是白银区推动城市公园建设“还绿于民、还景于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银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城市规划建设、更新改造中深入贯彻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改造提升老旧公园、扩充新建公园绿地,“十大生态公园”华丽亮相;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提升,因地制宜、见缝布景打造便民“口袋公园”,形成了覆盖面广、突显特色、均衡布局的城市公园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景色美、无障碍、全天候的休闲锻炼和公共活动空间。目前,全区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23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十二五”末的5.6 平方米提高到了目前的9.7 平方米,“出门见绿、移步易景”的魅力城市画卷跃然展开。

  构筑屏障、擦亮底色

  一身沾满泥土的迷彩服,一个满满当当的工具包,西郊下孤山上,51岁的全国劳模高科正和往常一样忙着林木管护的活儿。“过去白银环境很差,山都是光秃秃的。为了让山绿起来,我们在陡坡上挖平台、挖树坑,把根部带土球的苗木包好,一颗颗背上去,种起来。在咱们这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地区种活一棵树苗,跟拉扯大一个孩子一样难。”高科回忆起当年种树的场景清晰如昨。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魅力白银区

  20年前,白银区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以城郊楼房沟流域为起点,打响了“再造一个秀美山川新白银”的绿化持久战,那时,高科便加入了绿化队伍。20年来,白银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克服山高坡陡、地质复杂的重重困难,大力完善供水设施,研制泥沙过滤装置,实施喷滴结合灌溉,以年均5000亩的规模持续推进城郊大环境绿化。从楼房沟、西郊上下孤山到高速东西出口,从金沟流域、沿黄快速通道到白榆公路,如今,10万亩生态屏障蔚然成型,满山葱茏的绿树,正是这座城市“生态突围”的生动佐证。

  “短短两三年时间,原来的荒地和垃圾堆,现在处处是花草树木。出门转一转,心情畅快得很。”东台村村民魏怀明对北城区生态治理效果赞不绝口。

  作为白银区构建“东进、南拓、西产业、北屏障”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环,北城区,过去是一片荒坡荒地,乱搭乱建现象突出,各类砂石料堆场、废品收购站散乱分布,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市容环境“硬骨头”。为解决这一痼疾,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白银区委、区政府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北城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仅用了2年多时间,延绵8.8公里的北环路沿线绿化区域林木丰茂,花开缤纷,一道景观化的生态屏障惊艳呈现。

  植绿不止,春山可望。紧盯“南扩北绿、三路两片、一带一廊”重点任务,白银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码、步履铿锵。念好人居环境整治“拆、治、清、修”四字诀,大力开展腾退建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既“增加绿量”又“涵养颜值”,加速城区北部生态屏障、沿黄生态长廊、109国道环境整治以及道路景观、农田林网、绿色园区建设。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4.5%,绿化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3.96%提高到36.67%。绿色,已成为白银区更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治理环境、缔造幸福

  早晨8点多,69岁的刘喜强已带着老伴儿沿建设西路行至金沟河边,每天规律的徒步健身,让老两口看起来精气神很足。上世纪70年代初,刘喜强加入铜城建设者的队伍,亲历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老人回忆说,“初到白银,到处都是戈壁滩,风吹石头遍地跑,空气污染也特别严重。谁料资源枯竭了,白银的发展变化却来了个天翻地覆,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安度晚年,我们很踏实,也很舒心。”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魅力白银区

  良好生态环境,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热切期盼,也是白银区转型跨越中最执着的坚持。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白银区强化工业污染管控,推进治污项目建设,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结合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全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环境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去年,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4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比“十二五”末下降了22%、18.2%;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4天,比“十二五”末的278天提高了22.9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大力整治河湖“四乱”,全力消除土壤污染存量。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重要契机,东大沟这条曾经“污迹斑斑”的“龙须沟”,成为全省重金属点源治理的样板;金沟河这条毫不起眼的污水河,治理后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盛景。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百姓期盼的美丽家园正在变为现实。

  转型,迈向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加持。近年来,白银区持续推进“三区联动”“三产协同”“三生融合”,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区四基地”总体部署,坚持调优产业结构,做好延链补链文章,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锻造长板,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培育动力,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

  作为白银区承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银西产业园建设之初就确定了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基调。十余年来,坚持以“宁可不上项目,也不污染环境”为原则,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新型建材等“绿色”产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污以及企业间、企业内部能源、原材料的有机循环和多级利用,初步形成了多种业态互补共生、产业城市融合联动的绿色发展新格局。目前,海普诺、皓天、康肽等生物医药企业稳步发展壮大,希望教育、康视达、宏达铝型材等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企业落户入园,为加速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发挥了领航效应。

  描绘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书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从“治理生态”到“绿色赋能”,白银区将更好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着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导区、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先行区、兰白都市经济圈率先发展高地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白银区,以良好的人居环境、绿色的发展空间,撑起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魅力白银区)

白银文明网责任编辑:刘东旭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230314164022.png
  • QQ截图20230221153412.png
  • QQ截图20230209152931.png
  • QQ截图20230112135723.png
  • QQ截图20221208141828.png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白银市文明办 白银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白银市人民广场北路1号 邮编:730900

邮箱:1758871374@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68号